中新網綿陽2月24日電 題:綿陽科技城 國家戰略的“試驗田”
記者 楊超
這里曾是蘊育“兩彈一星”,鑄造護衛共和國安全之“劍”的國防軍工科研生產基地,而今再次擔負起建設創新型國家、促進創新驅動發展的國家戰略“探路者”、“實驗田”角色。11年的科技城建設,四川綿陽成為名副其實的“西部硅谷”。
繼去年底投資50億元建成九洲科技工業園后,22日,占地面積約600畝的九洲軍民融合產業園上馬動工。“堅持自主創新,走‘軍工為根基、民品求發展’的軍民融合之路,是企業近年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長率超過30%的活水之源。”九洲集團董事長張正貴如是解讀企業快速擴張發展的緣由。
九洲集團是一家發起于共和國“一五”期間156個重點項目之一的大型高科技企業。11年間,在“軍轉民、軍民融合”的國家實驗中,依靠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九洲人完成了從引進消化吸收創新到集成創新再到自主創新的進程,不僅成為四川省第二家產值過百億元的電子企業,同時也從單純的電子產品制造商變為20余項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制定者。公司民品規模從不足15億元快速躍升到100多億元,占公司總規模的比重從48.59%上升到85.07%。
“新園區以光電線纜、LED照明、三網融合系統設備、EMS電子制造服務、數字電視設備擴能項目為重點,形成新的產業集聚區。”張正貴面帶微笑地說,目前企業已在國家“三網融合”試點中站住了腳跟。
九洲集團的發展軌跡是綿陽科技城建設坐標下的精彩一幕。2000年9月,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建設綿陽科技城的重大決策。這座擁有以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為代表的18家大型軍工科研機構、以長虹、九洲等為代表的50余家大中型骨干企業、12所高等學校、26名兩院院士、800多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有突出貢獻專家的西部城市開啟了披荊斬棘的探索之路。
上一篇:
淺談建站與電子商務的發展
下一篇:
綿陽“三網融合”帶來產業突圍